“双十一”全民狂欢下,众多化妆品品牌中究竟哪几家笑到了最后?淘宝监测工具数据魔方日前披露的数据或许给出了答案。数据显示,阿芙精油、美即、御泥坊、欧莱雅、牛尔、百雀羚、玉兰油、膜法世家、雅诗兰黛、相宜本草闯进今年天猫“双十一”化妆品销售额前十。
记者注意到,与去年“双十一”数据相比,多个本土“淘品牌”表现好于去年,而部分外资化妆品,尤其是部分高端外资品牌的排名显著下滑。有专家分析则指,这是线上、线下冲突下,部分化妆品回归理性促销的结果。
据不完全统计,今年“双十一”,天猫平台化妆品类目销售额超过5 .2亿,比去年的3 .1亿上升了6 7%。本土淘品牌销售额整体好于去年,是今年天猫“双十一”化妆品大促的一大特点。与本土淘品牌整体形势向好不同,外资化妆品在今年则战绩分化。
阿芙超越雅诗兰黛排名第一
本土淘品牌销售额整体好于去年,是今年天猫“双十一”化妆品大促的一大特点。以阿芙为例,这个在2012年“双十一”天猫销售榜中排名第三的品牌,今年已经迅速跃居第一。其2012年成交金额2487万元,今年成交已高达4 884万元;成交商品数2012年29万,2013年则为46 .8万;成交人数方面也从2012年的22 .8万快速升到了35万。各项指标均大幅好于2012年。
另一个“淘品牌”御泥坊,尽管排名从2012年排名第二降到了第三,但其今年成交金额、成交商品数和成交人数则大幅好于2012年。去年,御泥坊“双十一”大促当天总计成交金额2790万元,成交商品数21.9万,成交人数31万;而到了2013年,上述三项指标的数据已经分别上升至3617万元、60万、45万。
外资品牌高端下滑大众走高
与本土淘品牌整体形势向好不同,外资化妆品在今年则战绩分化。雅诗兰黛是2012年“双十一”当天抢到销量第一的高端进口化妆品,但2013年,其排名急落到第九,险些跌出前十。数据显示,“双十一”当天,仅有5 .8万人购买了10 .8万件雅思兰黛产品,成交金额2193万。而去年,雅思兰黛成交金额曾高达2807万,共有8万网友在当天成交了总计11.5万件雅诗兰黛化妆品。
与之相比,大众定位的巴黎欧莱雅却因促销力度高于市场预期,今年“双十一”当天总计实现了3216万元的成交金额,27万的销售数,以及18.7万的成交人数。这一战绩,也让巴黎欧莱雅从2012年第五上升到今年的第四。去年,欧莱雅当日成交金额仅为2120万元,成交商品数17.7万,成交人数12万。
此外,刚刚宣布将加盟欧莱雅集团的“潜在”外资品牌美即,在今年超预期,成交额总计3756万元,比2012年大增八成。其排名也从2012年第六提升至了今年的第二名。而宝洁旗下玉兰油,销售排名与去年持平,仍是第七。
线上线下矛盾如何成看点
据不完全统计,今年“双十一”,天猫平台化妆品类目销售额超过5.2亿,比去年的3.1亿上升了67%。广州一家本土彩妆企业总经理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,电商渠道正在成为化妆品全渠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渠道。但这一渠道,对线下实体店的冲击也在加大。如何有效地控制线上和线下的冲突,对化妆品企业来说,将是一大考验。
据其介绍,为了防止线上降价促销伤害线下经销商利益,他们已经将处理问题的方法前移到产品研发时,也就是说,在产品研发时即明确哪些产品是专门用于线上、哪些用于线下。
鉴于本次榜单中,阿芙等近年来加强线下开拓力度的相关品牌,其排名有显著的上升,中国品牌研究员、日化行业专家冯建军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就指,这背后其实是线下渠道对原本以线上为主的品牌重要性的体现。在冯建军看来,“对品牌的培育和对消费者的培养,线下还是最主要的渠道”。
据记者了解,一些本土品牌此次之所以没有跻身“双十一”销售前十,也是基于线上线下冲突的考虑。比如自然堂在本次大促中,推出的不少产品即被发现已经是在线下实体店下架的产品。一家不愿具名的跨国化妆品公司则向记者坦言,公司参与“双十一”大促,“只是拿出了部分品牌赚人气”。该集团中国区副总裁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坦言,电商渠道对化妆品公司来说非常重要,但众所周知,“化妆品做电商渠道,需要跟经销商做很多工作,我们不希望因为发展电商渠道而影响到我们的声誉。”